当前位置:绫罗缎>女生耽美>[大唐]穿成武则天的长女> 69.069(二更)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69.069(二更)(1 / 4)

李义府怎么也没想到, 从陛下那里给他安排的任务,居然会如此之重。

旧臣谋逆……旧臣谋逆啊!

他本以为,在他和许敬宗陆续剪除了长孙无忌的羽翼后, 陛下要做的下一件事就是让长孙无忌告老引退,也算是彻底将“贞观遗风”的老臣从朝堂上清除出去, 却不料这将会是一场这样大的变革。

可若仔细想来,又一点也不奇怪了。

永徽五年便有陛下同贞观老臣之间的矛盾, 以彼时的中书令柳奭贬官拉开了对峙的序幕。

永徽六年废王立武, 来济、褚遂良等人被贬官外派,陛下在部分朝臣的支持之下看到了彻底掌权的希望, 也用扶持武媚娘登上皇后位置昭示了自己的态度。

显庆二年的洛阳东都之议以韩瑗被贬、关东世家重回朝堂告终。

……

看看吧。

在这一步又一步的试探面前,但凡长孙无忌愿意只做一个舅舅,他早就应该将他手中的权力彻底交出来了。

而不是到了今天还紧紧攥着自己的最后一份荣耀,希冀于李治和他还能维系着这样微妙的关系, 也终将折回来听从他的意见!

所以从李治的角度来看, 这出行动已是势在必行了。

既然已无法平和地解决问题,那就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例,将该当退场的人彻底清除出局!

不过可惜啊, 长孙无忌不是褚遂良, 不能随随便便地按照翻旧案的方式将他拿下。

长孙无忌固然专权, 也没有留下那等能让其再无回天之力的把柄。

唯独剩下的一条出路,正是指控长孙无忌谋逆!

用一个做臣子的人最不应当犯的罪名,结束这段早已破裂的君臣关系。

“应对机敏, 善于避嫌……这还是先帝留给长孙太尉的评价, ”李义府看着面前的卷宗怔怔出神。“他有想过自己会被算计进这样一个结局吗?”

李义府说到这里又自嘲一笑。

长孙无忌没想到会是这等结局,李义府自己又何尝想到,他会被选定为这出指控谋逆的发起之人!

但他没有其余退路了。

“阿耶您不是说……”李洋哆嗦了两下嘴唇, 开口发问。

在从李义府那里听到陛下委派的任务后,他险些以为自己是听错了,惊得坐在地上。

偏偏从李义府肃然的神情去看,那其中绝无一点作伪之处。

“难道皇后的求情也没有用吗?”李洋卡壳了许久才问出了后半句话。

他以为的求情,是在他们已经付出了足够多的利益筹码后,对他们所涉及的案子轻拿轻放。

而不是如同此时一般,前罪减免的凭据,是要做出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。

李义府崛起的时间太短了,短到李洋甚至还没适应父亲身上的中书令官职,其实已是大唐等闲官员所能奋斗到的顶峰,中书省长官之上也只剩下了少许虚职而已。

他还依然,觉得父亲远没有这个资格去跟长孙无忌正面叫板。

结果听听他现在说的是什么?

要去指控长孙无忌谋反?

就算能否达成这个目的,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李治的态度,但饶是李洋不学无术,没多少头脑,也知道此事若是失败会是何种下场!

到时候他们全府上下没有一个能活下来。

“不管怎么说,这是陛下交代下来的命令。”李义府目光中闪过一抹苦涩,“我若不做,甚至不必给我安上一个抗旨不尊的罪名,毕竟这本来也没有旨意,只需要将大理寺控诉的罪名给如实办理就是了。”

皇后到底有没有为他求情已经不那么重要了,也或许,这就是在皇后与陛下求情商议之后的结果。

“我找你过来也不是问你有没有办法拒绝这个行动,而是要问你,你在这长安城中能调动起来的到底有多少人。”

李义府看似回应得稳重,实则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他的手已在桌案下攥成了拳头。

他心中到底有多少孤注一掷的情绪,为了防止行动失败,不可能透露给儿子知道。

但他自己是明白的。

打从他当年身不由己站定立场的那一刻,他既是外人面前的识时务之人,有着何其风光的待遇,却也是陛下所操纵的棋盘一子。

棋子在真正的两军对垒中,当然是没有决定权的。

陛下愿意给他这个机会,甚至愿意在这出决胜局里给他安排一个要紧位置,已经是对他莫大的优待了。

他像是在说服自己,又像是在说服面前的儿子:“别看陛下已在天子的位置上,可此事倘若能成,我等所立功劳,依然能被称为从龙之功。”

而这份功劳,或许还能让他们的地位往上爬一爬。

那就做吧。

------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