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绫罗缎>历史军事>明末之海上雄师> 第七百四十五章 誓师大会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七百四十五章 誓师大会(1 / 2)

南洋船队归来的消息,传回大陈山时,岛上部众,无不欢喜。

此时,虽然大陈山的部分产业,开始向金门和明城转移,但是这里承载着太多的商业交易。

就像后世的一些地方,人都希望往老城跑一样,那些商人已经形成了在这里交易的习惯。

大陈交易中心,并没有随着鱼鹰总部搬迁到金门而冷清下来,反而因为鱼鹰船队,下南洋后,许许多多的商人,从内陆甚至是北疆赶到这里交易。

这一座小岛,似乎成了商人们贸易的天堂。

“船老大,咱们这艘船,和鱼鹰的那些大船比起来,就像一片树叶一样啊。”

一个稚嫩的男孩,看样子是初次来到海船上当水手,本来他们这艘货船比起那些渔船也算是大家伙,但是和鱼鹰的那些战船相比,就像一片树叶般的渺小。

“你小子,头一遭出海,也难怪你不知道,唐将军的船,比水师船都多,现在东南边海,要不是唐将军护着,只怕海盗就得杀上岸了。”

那船老大,看着鱼鹰这些战舰时,心里确实吃惊的很,不过在和这小男孩讲解时,还是装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。

说得那男孩,时不时的露出惊骇的眼神。

大陈的舰队,缓缓驶出港口时,并没有引起那些商人们的主意,对于他们来说,这些船只不过是出海巡航罢了。

马小七的船队,回到金门后的第四天,唐学志也率领着舰队回到了进门水寨。

港口上,布满了前来迎接的人们。

唐学志出现子船头时,刘景同、房子才、张三顺等人,一个个都簇拥上来,将他们迎到了城内。

此时,金门城已经初具雏形。

舰队回来了,但是,运粮船队的遭遇,让人痛心疾首。

鱼鹰护航船队,二百余兄弟,仅有李应良等三十六人还活着。

杨七舰队,八百多人,几近于全军覆没,这一仗要是不打,唐学志何以在大明边海立足。

没多久,刘守成,周林都接到了唐学志的亲笔信函。

福建巡抚衙门。

“军门,唐学志又想干什么,听说他刚从南洋回来,就派人联络了刘守成和周林,现在这两个混人,也带着全部的战船,去金门搞什么誓师大会,他这是不将您放在眼里啊。”蔡继善一早就收到手下传回的消息,刘守成昨天就带着船出发了。

今天恐怕已经到了金门水寨。

福建巡抚衙门,距离金门如此之近,唐学志既然回来了,也不来拜访一下,就搞什么会盟。

蔡继善一直愁抓不到唐学志的把柄,这种消息传到他耳朵里,他怎会放过添油加醋的机会。

“噢,唐学志回来了,这个臭小子,又在搞什么花样。”熊灿听说唐学志回来的消息,眼睛眯成了一条缝,额头上显出深深的山子纹。

“我看他还不如一直呆在南洋,回来就不消停,您是不知道,现在不仅是刘守成和周林的船,就连大陈和洞头的战船,也全部出来了。

现在的金门水域,恐怕已经集结了几百条战船,这要是让朝廷知道,他唐学志擅自调动大军,人家恐怕会说你养虎为患,军门。”

蔡继善身为巡海道副使,他也有几艘缉私船,只是唐学志的船进驻金门后,很快就整合了从陪都到这里的航线,但凡是挂着鱼鹰令旗的商船,他们都没办法缉拿。

他们的外水,多数是从那些走私船上获得,现在走私船查不了了,蔡继善一伙,对唐学志简直恨之入骨。

“养虎为患?蔡大人,话可不能这么说,如果没有唐学志这只虎,恐怕,刘香和郑一官、诸彩佬这些虎,还经常会光顾泉州吧。”

“好了,你好歹也是巡海道掌舵人,昔日的边海,和今天相比,有什么变化,想必你比熊某更了解。”

“为官者,有几个能够独尚其身的,现在,朝廷要的是边海安宁,至于唐学志想怎么闹,只要不闹到陆上来,不费朝廷的银子,咱就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得了。”

熊灿看问题,显然比蔡继善透彻得多,不过,这也正好暴露出了他处事弱点。

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,几年后,他对西北的农民军,却过于执着,千遍一律的照搬边海的成功案例。

结果导致,屡招屡反,屡反屡招,农民军,最终,将大明朝蛀空了。

当然,在对待唐学志这件事情上,熊灿也有自己的难处,人家帮着稳定了边海,也没有向朝廷伸手要过军费,总得给人家点实惠吧。

就在二人谈话之时,一名史从外面进来,朝着熊灿说道:

“大人,唐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